身体检查时(入托、参军、上学、结婚等),乙肝是必查项目之一,最起码也要检查一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俗称“澳抗”),严格时,还要查乙肝病毒五项指标(俗称“两对半”)。如果所有检查项目都是阴性(符号为“-”),表示从未感染过乙肝病毒。若是检查项目中出现了阳性(符号为“+”),则表示身体已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是究竟是不是乙肝病人,还需要细细分析,乙肝病毒“两对半”阳性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组合形式,每种组合意义也不同,以下简要介绍一下。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一般查体首先要查的就是它,如果为阳性,常常被划归乙肝患者行列,各方面受到限制,有的人自此就开始了无休止的治疗,想要消灭这个祸根。其实,表面抗原阳性,并不一定就是乙肝病人,是不是乙肝病人,需不需要治疗,还要取决于肝功和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也不具有致病性,有的人虽然体内的乙肝病毒已被清除,但是肝细胞内还存在有整合的S基因,还能不断复制表面抗原,但是这些表面抗原并无传染性。但表面抗原阳性常伴随完整的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也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它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泪水、鼻咽分泌物、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在感染乙肝病毒后2~6个月,当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前2~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急性乙型肝炎病人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该指标可持续阳性,发现该指标阳性时,必须进一步检查乙肝“两对半”。 2乙肝“两对半”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这5项指标出现在化验单上时,可以表现为如下几种形式,其意义各不相同,须认真识别。 ①乙肝“大三阳”:即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同时阳性。这是乙肝病毒完整存在的经典和规范模式,e抗原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此时检查肝功,如果转氨酶升高,或做肝穿检查,证实炎症存在,表示肝炎呈发病状态,必须治疗,可以使用抗病毒和恢复肝功治疗。 ②乙肝“小三阳”:即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同时阳性,这是乙肝病毒“大三阳”转变后的形式,过去一直认为“小三阳”预示患者的传染性已显著或相对降低,病毒复制程度已降低或明显缓解。但是近年发现不少乙肝“小三阳”患者,老是肝功异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核糖核酸(HBVDNA)阳性,病情迁延不愈,经统计表明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乙肝“小三阳”检出率依次增加,表明乙肝“小三阳”不一定预后就好,这是乙肝病毒变异(乙肝病毒前C基因发生了结构改变)所致,临床上不可忽视,这种情况仍需要进行治疗。 识别乙肝“小三阳”是好是坏的标准是:如果肝功始终正常,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阴性,说明是好现象;如果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阳性,肝功异常,则为坏现象。 ③乙肝“小二阳”:即乙肝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同时阳性,这种形式的临床意义和乙肝“小三阳”基本一致,“小三阳”和“小二阳”有时可以互变。 ④单纯核心抗体阳性:核心抗体是乙肝核心抗原的总抗体,阳性时表示乙肝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区别的标准是进一步检查核心抗体的两个分型:核心抗体IgM和IgG。高滴度的乙肝核心抗体IgM是急性或近期感染的重要指标,在慢性肝炎炎症活动期也可呈阳性,标志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核心抗体IgG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是既往受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表示现在已没有什么问题了。 ⑤单纯表面抗体阳性: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的保护性抗体,是中和性抗体,注射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让它产生,一些人即便没有注射疫苗,也会在感染病毒后,主动产生表面抗体,这肯定是一件好事。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持续时间也越长(3~5年或以上)。再次感染乙肝病毒后,乙肝表面抗体可在2周内滴度明显升高。但也有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乙肝者,这种情况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90%以上接受乙肝疫苗注射者的乙肝表面抗体可转阳。极少数情况下表面抗原和抗体均为阳性,常见于不同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血液中的乙肝表面抗体常不能处理表面抗原;或是感染了S基因发生了变异的乙肝病毒。 ⑥几项抗体同时阳性:表现为表面抗体和e抗体、核心抗体,或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同时阳性,这些情况说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清除,身体恢复健康。但是个别的患者,也会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肝功能异常,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呈阳性,这时仍然要考虑是否有病毒变异存在。 综上所述,乙肝病毒多项指标的检查结果是各不相同的,每种组合有其一定的临床意义,正确地分析判断,才能决定疾病的性质和是否需要治疗。以上简介的6种情况是乙肝检查时所出现的情况,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化验单对照,初步了解病情所在,但是进一步的诊治工作一定要在正规医院、正规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