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中医院肝病科
淮安肝病120网|骆稚平主任医师|淮安市楚州区中医院肝病科
专家论文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论文

饮食调整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实验研究

作者:刘庆生 王小奇 张洁 陈芝芸 来源: 日期:2010-5-30 17:51:04 人气: 标签: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转变以及饮食结构改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脂肪肝及其相关性疾病患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部分脂肪肝可进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提示脂肪肝是其前期病变[1]。因此,如何在早期阻止 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是研究的焦点。目前对其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并且药物治疗疗程长,费用昂贵。
本研究通过观察单纯饮食调整对高脂饮食脂肪肝大鼠肝功能以及肝脏病理组织学影响,探讨简洁、安全、有效、廉价防治高脂饮食脂肪肝的途径。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Wistar大鼠50只,雄性,体重(190±10)g,清洁级,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胆固醇由上海伯奥生物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20201。3号胆盐由杭州微生物试剂厂生产,批号20010122。
二、方法
    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0只,高脂饮食造模组30只,正常组大鼠每天予以标准大鼠饲料喂养,造模组大鼠每天予以高脂饲料(脂肪 10%、胆固醇2%、胆盐0.5%、蛋黄粉5%,标准大鼠饲料82.5%)喂养,造模12周; 均自由饮水。第12周末处死正常组、造模组大鼠各10只 ,取肝组织,经病理学证实造模组大鼠脂肪性肝炎已形成。12周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0只,饮食治疗组10只。饮食治疗组恢复标准大鼠饲料喂养,连续8周。各组大鼠均自由饮水和进食。第8周末当日晚上禁食不禁水,次日上午空腹下腔静脉取血,分离血清,置于-20℃ 冰箱保存待用;取肝组织,以4%多聚甲醛固定,逐级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后待用。
肝组织经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脂肪肝病理组织学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 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参照范建高等[3]根据肝小叶内脂肪变的肝细胞数将脂肪肝程度量化,0分(肝细胞内无脂滴沉积)、1分(肝小叶内<30%的肝细胞有脂肪变)、2分(肝小叶内30%~50%的肝细胞有脂肪变)、3分(50%~75%的肝细胞有脂肪变)、4分(75%以上的肝细 胞有脂肪变)。肝功能采用酶法,以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检测。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检验,数值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结果
一、病理组织学变化
肉眼观察:正常组大鼠肝组织红润,高脂饮食造模组大鼠肝表面有油腻感,肝组织呈黄色缺血状。
光镜下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结构完整、清晰,肝小叶结构正常,中央静脉大而壁薄,肝细胞排列成肝索,在中央静脉周围呈放射状分布,细胞呈多边形;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可见中到重度脂肪肝,部分伴肝细胞碎屑样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和门管区渗出;其脂肪肝程度积分 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饮食治疗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以轻度为主,脂肪肝程度积分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表1略)
二、 血脂和肝功能变化
模型对照组大鼠血高密度脂蛋白(HD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模型对照组大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饮食治疗组大鼠血ALT、TG、CHOL水平在饮食调整后明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血HDL水平略降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血LDLc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AST水平变化不明显,与模型对照组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见表2和表3(表2、3略)。
 
讨论
本实验采用单纯高脂饮食12周成功建立了Wistar大鼠脂肪肝动物模型,组织学显示,肝组织脂肪变的复制率达100%,并且伴有炎症、坏死;表明采用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大鼠体内脂类合成增加,导致肝脏脂质(TG、CHOL)代谢发生障碍,脂类物质合成与分泌的动态平衡失调,当肝内TG蓄积到一定程度,即发生肝脏组织学改变,形成脂肪肝,在病因(高脂饮食)持续存在时,单纯性脂肪肝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这与人类非酒精性脂肪肝自然发病过程相符合,为研究高脂饮食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许多脂肪肝的发生与饮食结构不合理及营养失衡密切相关,因此,调整饮食被认为是治疗大多数脂肪肝的基本方法,也是预防和控制脂肪肝进展的重要措施之一[4-5]。目前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少有人能坚持每天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临床又缺乏防治脂肪肝的有效药物,因而饮食控制简便易行。
本实验中,在造模结束后的8周内,饮食治疗组大鼠采用了标准饲料进行喂养,结果其血脂、肝功能均与正常对照组相接近,病理学亦证实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明显减轻,表明饮食治疗组大鼠在恢复正常饮食而没有节食的情况下可以改善高脂饮食脂肪肝大鼠的血脂紊乱,促进肝功能的 恢复,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脂肪肝的组织学变化。这可能与相对于高脂饮食而言,控制饮食(正常饮食)使机体的热量处于负平衡状态,从而有效地防治高脂血症及其伴随的脂肪肝有关[5]。这提示单纯饮食调整可防治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且疗效安全可靠。但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的获得性疾病,在其他病因中饮食调整是否有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靖环,弓青梅,杨栓平,等.脂肪肝与高脂血症关系的实验研究.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1, 15∶ 241-242.
2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肝脏,2006,11∶68-70.
3范建高,钟岚,曾民德,等.金牡蛎对大鼠高脂血症脂肪肝的防治作用. 中国海洋药物, 1999, 2∶9.
4范建高,曾民德.脂肪肝的一般药物治疗.脂肪肝, 2000∶ 226-232.
5范建高,钟岚,王国良,等.熊去氧胆酸对节制饮食防治大鼠肥胖与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得影响.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 10∶ 43-45.
上海《肝脏》杂志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