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中医院肝病科
淮安肝病120网|骆稚平主任医师|淮安市楚州区中医院肝病科
专家论文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论文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内源性大麻素1受体的表达

作者:高啸 郭燕 刘红艳 唐望先 来源: 日期:2010-5-30 17:45:56 人气: 标签:



【关键词】  肝硬化; 血吸虫病; 内源性大麻素受体
The expression of cannabinoid receptor 1 in fibrotic liver tissues of mice infested with Schistosoma mansoni    GAO Xiao, GUO Yan, LIU Hong-yan, TANG Wang-xian.
【Key words】     Liver cirrhosis;    Schistosomiasis;    Endocannabinoid receptor
【First author's address】   Institute of Liver Diseases, 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3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TANG Wang-xian, Emial: tangwx@ tjh.tjmu.edu.cn

研究发现,内源性大麻素及其相应受体在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旨在研究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时肝组织中内源性大麻素1(CB1)受体表达的变化情况,进一步阐明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为疾病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一、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雄性昆明小鼠18只,SPF级,体重28~32g,购自湖北省疾病控制中心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由我所动物房饲养。处死前12 h禁食。
2. 造模和分组: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即正常对照组(8只)和模型组(10只),模型组小鼠用腹部敷贴尾蚴法感染血吸虫,每只小鼠25条尾蚴,敷贴5min后去除盖玻片,常规饮食饲养,至造模结束共12周。造模结束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迅速取出肝组织,切取小块肝组织(厚度约0.5cm)于4%中性甲醛中固定,其余肝组织-80℃保存备用。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行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HE染色确定造模成功。
3.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采用SP法,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组织切片烤干,二甲苯脱蜡,乙醇透明,3% H2O2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0.1mmol/L枸橼酸钠溶液抗原修复,5% BSA封闭非特异性抗原,第一抗体浓度1∶1000孵育12h,用PBS代替第一抗体作为阴性对照,用已知阳性表达的组织作为阳性对照。结果判定:阳性细胞为胞浆着色呈黄色,先按染色强度打分:0分为无色,1分为浅黄色,2分为棕黄色,3分为棕褐色。再按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打分:0分为阴性,1分为阳性细胞≤10%,2分为阳性细胞11%~50%,3分为阳性细胞51%~75%,4分为阳性细胞≥75%。计算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百分比二者分数的乘积,阳性程度按积分值分为:“-”≤2分,“+”3~5分,“++”6~8分,“+++”≥9分,每张切片分别从上下左右及中间观察5个不连续的高倍视野(×200),均值为该切片的积分值。
4. RT-PCR检测:肝组织用Trizol试剂一步法提取RNA,RNA纯度保持在1.8~2.0,逆转录体系为20μl:1g/L RNA模板2μl,Oligo(dt)18 1μl,5×缓冲液4μl,10mmol/L dNTP 1μl,RNA酶抑制1μl,莫罗尼鼠类白血病病毒逆转录酶1μl,焦碳酸二乙酯水10μl,42℃ 1h,95℃ 5min,产物-20℃保存。小鼠CB1上下游引物序列分别为5′-GCCTTTTGCTTGATGTGG-3′和3′-TCAAGC GTACTAGGTCGC-5′。PCR反应条件为:90℃ 5min;90℃ 50s,49℃ 30s,72℃ 50s,72℃ 5min,30个循环;产物-20℃保存。以β-actin为内参照,15g/L琼脂糖凝胶电泳,150V电泳1h,JS-380自动凝胶图像分析仪照相并分析结果。
5. Western blot检测:取-80℃冻存的肝脏组织用三去污裂解缓冲液提取蛋白,分装,-20℃保存。取等量标准化后的蛋白质溶液加入等体积的2×SDS上样缓冲液并沸水煮约10min,使蛋白质变性。再取等量变性的蛋白质溶液,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以电转膜仪将蛋白质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经丽春红染色鉴定并标记标准蛋白位置,再以5%脱脂奶粉封闭2h,第一抗体及第二抗体孵育,DAB显色,扫描计算灰度值,以β-actin为内参照,第一抗体浓度1∶300孵育12 h以上。721分光光度计测量蛋白质浓度。
6.统计学分析:各组测定结果均以x-±s表示,所有数据用SPSS11.5进行分析,组间均数差异采用q检验。
二、结果
1. HE染色:正常组可见肝细胞形态正常,肝细胞索排列整齐。血吸虫模型组肝组织中可见虫卵结节,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结节周围以及相邻结节之间可见胶原纤维形成,肝细胞排列紊乱(图1)。
2.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正常组肝组织中可见散在弱阳性表达,阳性部位位于细胞质,门静脉周围也可见少许阳性表达。模型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多,虫卵结节周围及相邻虫卵结节之间的肝细胞质中阳性染色呈棕黄色,阳性细胞数量较正常组增多,门静脉周围阳性表达较正常组也明显增多(图2),积分值见表1。
3. 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模型组CB1受体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增加(图3,4),正常组和模型组mRNA表达分别水平为0.35±0.09和0.59±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4,P<0.05);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别为0.21±0.11和0.6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9,P<0.01)。   
三、讨论
CB1受体主要分布在脑、脊髓与外周神经系统中,与大麻素对记忆、认知、运动控制的调节有关,正常情况下肝脏组织中也有CB1处于低表达状态。非酒精性肝硬化时,肝脏中内源性大麻素及其相应CB受体表达均明显增加,而作用于CB1受体可以促进肝纤维化发展,使外周动脉血管舒张,促进门静脉高压的发生发展[1],给予CB1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肝脏对急性损伤的修复反应,并且可以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对CB1基因敲除小鼠进行研究发现,CB1受体作用受到抑制后,TGFβ1表达减少,肝组织中星状细胞活化聚集减少[2]。Batkai等[3]研究发现,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组织中CB1受体表达较正常情况下增加3倍,作用于CB1受体可以引起外周血管舒张,造成低血压,增加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血流量,引起门静脉高压,加重肝硬化时内毒素血症,促进肝纤维化的发展。
本实验研究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时肝组织中CB1受体表达的变化情况,发现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时,肝组织中CB1受体表达较正常时增加,因此我们推测,血吸虫肝纤维化时 CB1受体表达增加,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CB1受体,促进肝纤维化发展,同时引起门静脉高压,加重内毒素血症,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但其更深层次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来阐明。我国是血吸虫病流行严重的国家,深入研究血吸虫病发病机制可以为疾病治疗提供更多的方法,已有研究表明抑制CB1受体的作用可以减轻肝硬化时内毒素血症,降低门静脉高压,抑制肝纤维化发展,其在肝脏微循环,肝细胞修复,星状细胞活化增殖等各个环节均发挥一定作用,因此提出将CB1受体作为药物作用靶点来治疗肝硬化,这为肝硬化治疗提供了新视点[4-6],可以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参  考  文  献
[1]Mallat A, Lotersztajn S. Endocannabinoids as novel mediators of liver diseases. J Endocrinol Invest, 2006, 29(3 Suppl): 58-65.
[2]Teixeira-Clerc F, Julien B, Grenard P, et al. CB1 cannabinoid receptor antagonism: a new strategy for the treatment of liver fibrosis. Nat Med, 2006, 12: 671-676.
[3]Batkai S, Jarai Z, Wagner JA, et al. Endocannabinoids acting at vascular CB1 receptors mediate the vasodilated state in advanced liver cirrhosis. Nat Med, 2001, 7: 827-832.
[4]Pertwee RG.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drugs that target cannabinoid receptors or modulate the tissue levels or actions of endocannabinoids. AAPS J, 2005, 7: E625-654.
[5]Zamora-Valdes D, Ponciano-Rodriguez G, Chavez-Tapia NC, et al. The endocannabinoid system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n Hepatol, 2005, 4: 248-254.
[6]Gabbay E, Avraham Y, Ilan Y, et al. Endocannabinoids and liver disease--review. Liver Int, 2005, 25: 921-926.
《中华肝脏病杂志》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