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中医院肝病科
淮安肝病120网|骆稚平主任医师|淮安市楚州区中医院肝病科
专家论文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论文

肝癌抗原肽冲击转染p53的树突状细胞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清 孙华文 邓斌 来源: 日期:2010-5-30 17:19:14 人气:39 标签:

 
 
 
【关键词】  癌,肝细胞; 树突状细胞; 癌基因蛋白类; 小鼠
The effects of dendritic cells, transfected with full length wild type p53 and modified by liver cancer peptide, on immune responses   YANG Qing, SUN Hua-wen, DENG Bin.
Key words】     Carcinoma, hepatocellular;   Dendritic cells;   Oncogene proteins;   Mice
First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Renmin Hospital,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60, China
Email:sunhuawen888@163.com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性抗原呈递细胞,它们能高效摄取、处理抗原,并将多肽呈递给静息型T细胞,引起针对此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1]。我们将全长野生型p53基因(wt-p53)转染小鼠骨髓来源的DC,然后用肝癌抗原肽修饰已转染野生型p53的DC(wt-p53DC),利用这种DC诱导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
一、材料与方法
1. 材料:近交系清洁级615系小鼠购自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繁育中心,5周龄,重量16~20g,雌性。肝癌细胞株H22,胃癌细胞株MNK28购自武汉大学细胞典藏中心,人类野生型p53的真核表达质粒p53SN3和不含p53的空载体质粒由美国NIH的Nikitina EY教授惠赠。pKnⅠ、EcoRⅠ限制性内切酶和T4 DNA连接酶分别购自日本TaKaRa和北京NEB公司。垂直电泳仪和半干电转仪(美国Bio-Rad公司), 流式细胞仪(瑞士华嘉有限公司)。尼龙毛(日本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3H-TdR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产品,β液内计数仪(美国Beckman LS 6500)。酶标仪(美国哈希公司)。I-Ab单抗和B7-1、B7-2单抗(美国Pharmingen公司),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小鼠IgG(美国Santa Cruz公司)。小牛血清(FBS)、抗生物素蛋白-CY3、无血清培养基、RPMI 1640细胞培养液、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GM-CSF)、鼠白细胞介素4(mIL-4)和脂质体均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
2. 肝癌抗原的抽提及含量的测定:取对数生长期肝癌细胞株H22和胃癌细胞株MNK28细胞108个,Hank’s缓冲液冲洗,离心,弃上清液,加入5ml柠檬酸缓冲液(pH=3.3),吸管吹打,离心,收集上清液,加入3ml 60%乙晴,低压冻干法冻干,加入1ml磷酸缓冲液(PBS),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分装,-20℃保存备用,用标准的Bradford蛋白分析法测定抗原蛋白浓度。
3. DC的体外诱导培养: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出其股骨,剪除两端,用PBS冲洗髓腔,低渗破红细胞,Hank’s液洗3次,用含10% FBS的RPMI 1640培养液调细胞浓度为1×106个/ml,6孔板中进行培养(含5μg/L的mGM-CSF和2ng/ml的mIL-4)。第3天细胞换液,并补充mGM-CSF、mIL-4、第6天收获细胞。即成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
4. 转染BMDC:收集培养4d的BMDC,转入6孔板培养。加入DNA/脂质体,即wt-p53DC组。另设转染空载体组及空白对照组,总体积均为3ml,24h后,补加无血清培养基3ml和细胞因子,继续培养48h。从细胞和培养上清液中提取蛋白,供Western blot检测用。
5. DC的体外修饰:将上述收获的DC和wt-p53DC用含10% FBS的RPMI 1640液调细胞浓度为1×106/ml,24孔板中进行培养(1ml/孔),分别进行PBS、肝癌抗原肽 、胃癌抗原肽等3种刺激物刺激(加入量40μl/孔),24h后收集3种不同修饰的DC,并对3种上清液以及空白对照的DC上清液进行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的检测,分组如下:单纯DC组:A排:空白对照,B排:肝癌抗原肽,C排:胃癌抗原肽。转染wt-p53DC组:D排:空白对照,E排:肝癌抗原肽,F排:胃癌抗原肽。转染空载DC组:G排:空白对照,H排:肝癌抗原肽,I排:胃癌抗原肽。
6. 流式细胞仪检测BMDC表面分子:收集各组BMDC,分别用I-Ab、B7-1和B7-2单抗孵育,再用Strept Avidin-CY3和羊抗小鼠IgG,4℃避光孵育,洗涤后,重悬各组细胞,待测。
7.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第一抗体是抗人p53单抗, 第二抗体为鼠抗人多克隆抗体。室温孵育1.5h;PBS洗3次,显色。
8. 小鼠脾淋巴细胞激活试验: 取小鼠脾脏,研磨成单个细胞,低渗破红细胞,Hank’s液洗3次,用含10% FBS的RPMI 1640液调细胞浓度为1×107/ml(培养液含终浓度为200U/ml的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200μl/孔铺于96孔板共6排,加入wt-p53DC和单纯DC、空载组细胞数量为104,48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对脾淋巴细胞进行激活检测。
9. 肿瘤细胞特异性细胞毒试验:将H22修饰的wt-p53DC和单纯DC激活增殖的淋巴细胞在24孔板中传代培养7d,收获后作为效应细胞,分别以肝癌细胞和胃癌细胞作为靶细胞,按效∶靶=20∶1的比例混合,37℃温浴28h,然后采用MTT法检测杀伤率。按下列公式计算特异性杀伤率:特异性细胞杀伤率(%)=[1-(效靶吸光度-效应细胞吸光度)/靶细胞吸光度]×100%。
二、结果
1. 肿瘤抗原含量的测定及Western blot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108个细胞含有80~100μg抗原。转染小鼠p53 cDNA的BMDC及其培养上清中均可以检测到p53表达;而转染空载体和空白对照的BMDC及其培养上清液中均未能检测到p53存在,见图1。
2. 体外修饰的wt-p53DC细胞因子的表达:两种抗原肽通过对肽的提呈,可使DC和wt-p53DC成熟,上清液IL-12、TNFα、IL-1β 3种细胞因子含量明显增加。肝癌与胃癌抗原肽冲击的wt-p53DC分泌的3种细胞因子含量明显增高, 与空白对照组及单纯DC组比较,F值分别为7.58、9.36、10.47,P值均<0.05。而肝癌抗原肽冲击的wt-p53DC分泌的3种细胞因子明显高于胃癌抗原肽冲击组, t值分别为2.66、2.83、3.01,P值均<0.05,见表1。
3. wt-p53DC和单纯DC刺激小鼠T细胞增殖能力的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肝癌抗原肽修饰的wt-p53DC刺激小鼠脾脏T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高于未修饰的wt-p53DC组及空白DC对照组,t值分别为5.41、4.88,P值均<0.01,见表2。
表2  肝癌抗原肽修饰的wt-p53树突状细胞激发小鼠
T细胞增殖功能(n=12,x-±s
组别                  每分钟记数(cpm) 刺激指数(SI)
DC                    4349.0±  783.1* 1.29±0.55
wt-p53DC              4394.7±  739.5* 1.30±0.69
wt-p53DC(肝癌抗原肽修饰)        13906.0±4079.7   4.69±1.59
  注:DC:树突状细胞;* 与肝癌抗原肽修饰的wt-p53DC组比较,P<0.01
4. 修饰的DC表型的变化:DC经不同因素修饰后,采用FACSort分析DC膜表面这4种分子,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wt-p53加肝癌抗原肽冲击的DC表面均高表达B7-1、B7-2、MHC-Ⅰ、MHC-Ⅱ,分别为88.2%、85%、84.5%、82.1%;而其他DC修饰组呈低表达,F值分别为12.12、10.53、10.84、9.62,P值均<0.05,见表3。
5. DC激活增殖的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功能:脾淋巴细胞经肝癌抗原肽冲击的wt-p53DC刺激后,活化增殖,能够特异性地杀伤肝癌细胞,杀伤率为81.6%±2.4%,而胃癌抗原肽冲击的wt-p53DC及未冲击的wt-p53DC对癌细胞的杀伤率仅为45.8%±2.1%、23.5%±1.8%,与肝癌抗原肽冲击组比较t值分别为2.45、3.14,P值均<0.05。
三、讨论
利用DC来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新途径[2]。肿瘤细胞自身提呈抗原效率非常低下,原因在于肿瘤细胞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和MHC-Ⅱ类分子以及共刺激分子缺乏或呈低表达,因此,体内针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功能低下。
肿瘤细胞中外源性p53基因的表达会增强其免疫原性,从而激发了患者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功能。DC作为一种专职提呈细胞,其核心问题是体外如何对DC进行肿瘤抗原肽的特异性修饰,特异性修饰则是从基因转染和大分子量抗原冲击的角度进行,Ohshita等[3]研究发现细胞体内基因转染和抗原肽体外冲击可以很好地联合修饰DC,可达到特异性修饰的目的。
肿瘤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蛋白降解产物(肽),其中一部分肽具有肿瘤细胞特异性,可与瘤细胞内MHC分子结合,并表达在细胞表面,成为免疫细胞识别的靶子,因而被称为肿瘤抗原肽。诱发机体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的并不是完整的蛋白质分子,而是抗原肽[4];导入目的基因的DC,体外能明显刺激其分泌细胞因子,并提高自体CTL的杀瘤细胞能力;也可促进其他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如IL-β、IL-6、IL-8、IL-12、TNFα等,因此,对DC进行胞内外联合修饰,包括对肿瘤细胞进行相应的抗原肽冲击,能提供更有效的可供抗原识别的表位,转染的基因能长久的表达,不受人类白细胞抗原限制,因而达到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的目的[5]。
Midgley等[6]认为:p53错义突变在肿瘤细胞中的一个结果是使p53蛋白表达增加,用野生型p53免疫过的小鼠会保护其免遭来自后来的表达突变型p53的肿瘤细胞的侵袭。由野生型p53获得的抗原决定簇和作为潜在的免疫原性由DC提呈经MHC-Ⅱ类途径刺激肿瘤患者的T细胞将引起特异性CTL反应。两种抗原肽均可以通过对wt-p53DC的冲击,使细胞因子含量明显增加。
进展期肝癌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就是肿瘤细胞内的过表达p53,我们用wt-p53,它与大多数肿瘤中整个p53分子的过表达均相关,因此,转染wt-p53的DC对过表达p53的肿瘤可产生特异的免疫反应。
肝癌组的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高于胃癌组。这表明肝癌过表达p53生物学特征比胃癌强。
本实验中我们先将wt-p53导入脂质体内并转染DC,然后用肝癌抗原肽冲击wt-p53DC, 即:基因转染+抗原肽联合修饰DC诱导小鼠CTL,结果表明:肝癌抗原肽冲击的wt-p53DC的IL-12、TNFα、IL-1β 3种细胞因子含量明显增加,分别为(512.6±95.2)ng/L、(537.2±14.3)ng/L、(541.1±12.1)ng/L;其刺激小鼠脾脏T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该细胞高表达B7-1、B7-2、MHC-Ⅰ、MHC-Ⅱ;能够提高杀伤肝癌细胞的杀伤率,因此,用这种联合修饰的DC能提高T淋巴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参  考  文  献
1Burgdorf SK, Claesson MH, Rosenberg J. Dendritic cell-based cancer vaccine.Ugeskr Laeger, 2006, 168: 1420-1423.
2Lesterhuis WJ, de Vries IJ, Schuurhuis DH, et al. Vaccina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CEA-loaded dendritic cells: antigen-specific T cell responses in DTH skin tests. Ann Oncol, 2006, 17: 974-980.
3Ohshita A, Yamaguchi Y, Minami K, et al. Generation of tumor-reactive effector lymphocytes using tumor RNA-introduced dendritic cells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Int J Oncol, 2006, 28:1163-1171.
4Delgado M, Gonzalez-Rey E, Ganea D. The neuropeptide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generates 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s. J Immunol, 2005, 175: 7311-7324.
5Suto T, Habano W, Sugai T, et al. Aberrations of the K-ras, p53, and APC genes in extrahepatic bile duct cancer. J Surg Oncol, 2000, 73: 158-163.
6Midgley CA, Desterro JM, Saville MK, et al. An N-terminal p14ARF peptide blocks Mdm2-dependent ubiquitination in vitro and can activate p53 in vivo. Oncogene, 2000, 19: 2312-2323.
《中华肝脏病杂志》版权